2023年2月19日雨水节气这天,在第五届中原餐饮数据峰会上,好食记创始人素素老师围绕《新食材就是新竞争力》做了主题演讲,行业内外很多朋友都觉得十分受用。
本篇内容将素素老师的演讲稿原文照发,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和借鉴。
各位尊敬的来宾,餐饮圈、食材圈、媒体圈的各位新老朋友们,大家上午好!
感谢蒋会长和邓会长的精彩致辞。正如两位会长所说,我们经过三年疫情的蹂躏,走过去年冬天的梦魇,正迎来新一年春天的逐步复苏。
在座的各位,都是砸不烂的铜豌豆、打不死的小强,是不是应该为这样坚韧勇敢的我们鼓个掌!
这一次我演讲的主题是《新食材就是新竞争力》。食材在餐饮企业的成本里差不多会占到30左右的比例,你如果领先发现、开创或垄断了一种好食材,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定价就是你说了算,毕竟市场上没有竞品。如果市面上流行一个菜,你却没有,那么那些追随潮流的消费者可能就不来你家吃饭了。所以很多知名餐饮企业的创始人,往往也是产品官,天南海北地寻找好食材,这一点,咱们河南起家的巴奴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国际上,专门开发和研究色彩的专业机构Pantong,每年都要发布一个年度流行色。他们预测的依据,据说一是上一年那种颜色原料的库存,这是最关键的。二是诸多领域比如时尚、汽车、家居等高频出现的色彩。三是社会的共鸣情绪。
用这样的规律,推算我们的餐饮食材,也是这个道理。一是这种原材料的生产规模和库存,生产规模和库存上不去,你还没开始卖呢,就断货了,怎么能流行?这里面牛杂煲就是个很好地例子。前两年特别火,有的朋友开了100多家店,但是进口的过不来,国内的供不上,只能把项目停了。二是市场的消费情绪。在2013年国八条控制高端消费的时候,你卖海参鲍鱼燕窝就有难度,但是现在,就没什么问题。
所以我们这份报告,综合考虑了这两种因素。加上国内知名收银体系给到的代表性城市的门店买单数据,梳理出来了这份报告。希望能抛砖引玉,给大家一些借鉴。
区域食材,全国开花
我想举三个例子:鸽子、椰子、螺蛳粉。
不要放过那只鸽子
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肉鸽生产和消费大国。鸽子年出栏6.26亿只,行业产值超过2000亿。
但它本来是南方的食材,以前高端酒楼和粤菜港式茶餐厅里才有,脆皮鸽子、炖鸽子汤等等。但是现在,不光高端餐厅有,火锅店、快餐店、卤味店甚至烧烤地摊、以及鸽子专门店都有了。拿我们河南来说,广顺兴有,鲁班张有,特味村、解家河南菜有,很多的烧烤店卤味店也都有。包括鱼乐鸽宴、大展鸽子坊等在内的鸽子专门店也都出现了。
在全国范围内,光明鸽、大鸽饭都不错。大鸽饭把店都开到了全国,一年能卖350万只乳鸽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光明鸽。深圳的老字号加地标美食,隶属于深圳华侨城集团,是正儿八经的央企。它成立于1982年,原来是为香港澳门专供鸽子的。
是疫情最严重的11月下旬去的光明鸽。我们去的中午,跟广场一样的大厅里人山人海,热闹的沸反盈天。环境就是以前的招待所,特别一般。但是大厅的四面墙上全都是房地产的广告。当时接待我们的骆总说,每到星期天节假日,深圳的老百姓都开车来吃,门口的小路堵得水泄不通。这样的一家6000平米的老招待所,每天平均营收在150万左右,一年可以卖1.6个亿。当时我们几个朋友就感叹:这只鸽子太疯狂了。
其实仔细想想,这并不奇怪。在优质蛋白的金字塔里,鱼大于鸡,牛羊大于鱼,鸽子大于牛羊。一鸽顶九鸡的老话是有道理的。消费理念而不单单是消费价格的升级,让更多优质的食材从精英专享变成了普罗大众的美食。
大家看看这几年鸽子这种食材的增长数据。是不是验证了这种预判。
在疫情当道的情况下,无论上游供应链和下游的餐饮门店,鸽子都有不同程度显著增长。
2022年上半年,种鸽存栏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,“养鸽大户增量,中小户减量”,整体产能阶段性过剩。随着疫情后市场的复苏,和大企业规模化、自动化、专业化、信息化的加强,鸽类市场会迎来一个良性上升的轨道。
行业人士估计,2023到2025期间,更具特色的鸽子专门店会大量出现。它会有点像周黑鸭投资的那个金戈戈香港豉油鸡饭,开在社区门口,面积五六十平,人均三四十,有烤鸽子、卤鸽子、鸽子饭、鸽子汤等等,少量堂食+外卖外带。模式轻,员工少,上餐快。这样的店,跑出来模型,一定未来可期。
椰风挡不住
第二个全国开花的区域食材,想说说椰子。
本来只是偏居一隅的南方水果,但这几年,随着发达的物流冷链的助力,椰子已经成了餐饮不可小觑的一种食材。
饮品店自不用说。瑞幸的生椰拿铁,一年突破一亿杯。椰云拿铁,不到三个月销量超过1000万杯。喜茶的清爽椰水美式,排队排的得找黄牛党。巴奴的椰青,卖的相当不错,利润也不错。龚阿豪椰子鸡和椰林凤舞椰子鸡的生意也都好的不行。
那天跟欧峰老师聊天,他说起浙江的椰不二。2020年6月份开始创立品牌,两年多受疫情影响,也拓展到了300多家店面,遍布27个省市。20~40平米的小店,专卖各类椰子产品。从椰青、椰子蛋、椰子碗、椰子冻、椰子饮品到椰子冰激凌,产品的创新更迭非常快,这样的小店,月均营收18万左右。最高单店可到100万营收。
疯狂螺蛳粉
第三个要说说螺蛳粉。
2020年年会上,美团河南区的负责人许亮,说了一句话:一定要注意螺蛳粉。
这两年过去了,来自遥远的广西柳州的螺蛳粉,正在迅速地攻城略地。在电商平台上,李子柒、臭宝、好欢螺、螺霸王都是炙手可热的品牌。有不少还拿到了资本的投资。
看我们身边,螺蛳粉鸭脚煲,螺蛳粉火锅,大街小巷随处可见。以前吃过阿生哥的螺蛳粉,办公室吃,楼道里就闻见了。
去年10月,我们给柳盈盈螺蛳粉火锅搞了场活动,第一次吃到螺蛳粉火锅。很有民族特色的小店,食材新鲜,锅开后下入螺蛳粉臭豆腐炸蛋菌菇牛羊肉,吃起来真上头,真过瘾。老板是三个年轻人,创业一年,也做了四五十家店。
我们去深圳,深圳的文文给我们介绍一个朋友,说是商圈的排队王,卖的就是螺蛳粉。螺蛳粉+木薯甜羹,卖的超火。
辣,臭,上头,成瘾。工业化、食品化,供应链助推。这也是螺蛳粉能够南北通吃的主要原因。
大家看看这组数据:
中国螺蛳粉总产值:
2015年5亿元
2016年16亿
2020年109.9亿元
螺蛳粉企业年注册量同比增长50%,螺蛳粉消费人群每月消费2~3次的近半,周消费次数达到3次的6%。想想是够疯狂的。
越来越多的区域食材可以一夜流行,瞬间直达,随时享用。这里面的原因,一个是物流冷链的迅猛发展,二是互联网的迅速传播,三是供应链的稳定成熟。区域性的食材,能够爆发的当然不止这些。但这种思路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。
传统食材,摩登表达
这里想讲三个:肥肠、精酿、滋补养生
肥肠到,非常道
肥肠是一种很传统的食材。2016年我们去四川江油采访中坝酱油,吃到了中国肥肠之乡的这种美食。当时这种我从来不吃的恐怖美食,颠覆了我的认知。
后来看到美食作家小宽老师的文章,他说肥肠才是吃货的接头暗号。在通往肥肠的道路上,只有兄弟,没有敌人。
现在的肥肠消费,可谓敌人越来越少,朋友越来越多。中餐馆有,卤味店有,烧烤店有,肉夹馍店有,甚至那天我们去一家芸河荟的云南菜餐厅,里头还有肥肠烤大葱,铁板上吱吱啦啦,蘸上云南的酸辣蘸水,吃起来竟然非常好吃。前两天抖音上刷屏的九转肥肠大家都刷到了吧,帅哥美女和肥厚的大肠同框,也是毫不违和。
究其原因,是这种香浓肥厚的美食实在有记忆点。
传导到上游供应链,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进入这个品类。
苏味鲜是江苏的企业,他们应该是国内最早做肥肠的那一批专门厂家。统一购进的品质原材料,标准化的精细加工,去油、切段儿,安全方便省事儿,在市场上一直卖的不错。尤其受国内一些中高端餐饮门店的欢迎。
去年一直做小酥肉的美好供应链也开始进入肥肠了。他们是新希望旗下的公司,原来一直卖小酥肉和猪肉制品,肥肠都当下水卖掉了。后来发现,肥肠在市场上比小酥肉还卖的好。就做出了白水肥肠,干净白亮,我们帮着做了个肥肠宴,落地效果还是蛮好的。
还有众旺佳、高路上、厨刀、嘉承等等。越来越多供应链的规模增加,传导到市场和门店,传统的肥肠,就成了一种可以在多种场合出现多种形式呈现的很摩登的美食,男女老少都不会拒绝的。
大家可以看看一组数据。这是2022年前6个月,肥肠跟上一年门店数据的相比。即使后半年餐饮几乎停顿,数据增幅还是挺明显的。
小吃小喝,好嗨哟
2022年出圈的,大家可能还有一种东西,就是精酿。
啤酒从1890进入中国,经过漫长的时间教化,还有5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市场洗礼,早已成为普罗大众的社交饮品。
但还是那句话,消费的升级迭代,一直都在。尤其是末日感加重的时候,吃点好的,喝点好的,更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慰藉。
精酿在餐饮门店的数据,大家可以看一下。
体现到我们身边,我知道的,郑州酒吧街的生意,无论是川门还是破店、贰麻、福佳白等等,生意都不错。川门是厦门来的品牌,烤串加自己的定制精酿。两三百平米的店一天能卖到5万块钱。一瓶275毫升的小支卖20多块钱,利润还是相当不错的。
还有咱们河南本土的金星啤酒。这是国内创业40年,唯一没有被国有化和资本化的民族品牌。一年40多个亿,前年去年推出的精酿啤酒,喝过的都说太好喝了。他们在全国有16个工厂,去年8月我们领着餐饮人去成都,顺道看了进行的成都工厂,英国留学的王明正王总,也是楠火锅和喜茶的区域总代,他尝了金星的比利时白啤、黑啤还有原浆鲜啤和双倍IPA后只感叹:没想到本土的精酿,这么好喝。
从进口精酿到国产精酿的多元风味升级。传统的啤酒,玩出来了很多的花样。比如在金星,除了鲜啤、白啤、黑啤,还有好多种口味的,比如草莓味、百香果味、白桃味、樱花味、咖啡味甚至陈皮香菜籽味的。
最好喝的啤酒,一定是最鲜的。所以本土的啤酒在本土的餐饮门店,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。据我所知,河南很多的餐饮品牌都在金星定制了自己专属的精酿啤酒,一个连锁火锅品牌,一个月可以卖到2000多箱精酿白啤,是真的做出了增量。
美食抚慰肉身,小酒抚慰灵魂。在破4万亿的餐饮规模里,社交刚需的小酒,正在成为餐饮的标配,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。
做增量,上精酿。没错的。
养生要趁早
说到传统食材,人参、枸杞、阿胶、桑葚、玉米须……这些可能都觉得是老年人的专利,但90后都三十多岁了,25岁的年轻人都秃头亚健康了。最土最传统的食材,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,时尚表达,他们也喜欢的狠呢。
我举个例子。比如咱们河南独有的荆芥,清凉解暑芳香开窍。几十年来都是夏天荆芥拌面条,荆芥拌黄瓜。但眷茶却用它做了一款时尚荆芥柠檬茶。翠绿清新,又好看又好喝。他们跟河南的一些老字号或本土餐馆,比如地摊文化的方勇烧烤、文生一串、非遗烩面张老炝、裕丰园做联名活动,不仅门店营收涨了49.3%,还话题破圈,在社交平台的曝光量过亿。
还有硬核颜究所的一整根人参水,我妈让我吃西洋参片我可能不会吃,但这个水这么洋气,身边的时尚人群都在喝啊,还对身体有好处,为啥不尝尝呢?
还比如今天我们现场座位上的茶活力草本饮料,就是著名的国字老字号片仔癀新研发的,里头加了黄精、桑叶、枇杷、淡竹叶。黄精可是以前仙家吃的东西,被称为百补之圣。你让年轻人吃黄精他可能犯嘀咕,但是你让他喝一罐这种又好喝又养生的草本饮料,他不会拒绝。作为中超联赛指定饮料,市场价八块钱一罐的茶活力,市场表现还不错。
不光是滋补品。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传统食材。比如北方人司空见惯路边到处都是的柿子,喜茶就用它在去年秋天的时候推出来了一个饮品喜柿多多,单日销量突破10W+。
前段时间,超姐家的超姐要去美国探亲,我们给她饯行在篱苑吃饭,吃到一种油炸的翠叶。脆脆绿绿,很好吃。后来才知道是桑葚叶,也有专门的供应链。常见的花花草草枝枝叶叶,以新的别致方式进入餐桌,这些都是本土传统食材,以摩登时尚形式极致表达的典型案例。
可以看得见人参的人参水,纤茶的消肿的早安水玉米须茶、生发治秃的桑葚五黑茶、人参巧克力、人参蛋白棒、红薯冰激凌……这些一上市就全部售罄的轻养生产品,正在收割更多年轻人的钱包和注意力。
以新潮有趣的产品形式,催生新的情绪价值。香料入菜,花草入馔。大家看看这组餐厅买单数据,是不是可以给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,一些新的启发。
科技绝活,重构未来
这是最后一部分,我想讲两个类别的食材新趋势:植物基和益生菌。
一是植物基。
植物肉,植物奶、植物蛋白饮料都是这两年的热点。
比尔盖茨、李嘉诚都坚定投资的植物肉,有1800亿的市场。肯德基星巴克都推出了人造肉的套餐,卖的还不错。安井食品、双塔食品、金字火腿在推出相关产品后,股价也是应声大涨。这背后的逻辑,是人类越来越爱吃肉,但是地球没有足够的土地和资源来承载猪牛羊的养殖。
植物肉还没有井喷,但植物蛋白已经是遍地开花。比如燕麦、豌豆、扁桃仁、榛子、牛油果……以这些植物蛋白萃取制作的酸奶、咖啡、巧克力、甜品等等,都在社交平台引发了空前的热度。如果我们是一家西北菜餐厅,在莜面卷莜面鱼当道的同时,也引入燕麦酸奶,相信会引来新的流量和增量。
二是益生菌。
更绿色天然,更安全健康。这是植物基食材越来越多受到消费者热捧的主要原因。符合这层逻辑的还有益生菌。益生菌泡菜、益生菌蛋糕、益生菌奶茶、益生菌糖果就是在改善口腔状况、调节免疫力、促进肠道健康和体重管理等方面,满足了更多人的需求。
今天大家在现场看到了了福晶园的展位,这家做了20多年的本土烘焙品牌,去年打出了益生菌的概念。低温冻干益生菌发酵,橄榄油和面,零蔗糖、零防腐剂。他们的月饼、蛋糕、桃酥点心就卖的特别好。
去年中秋节很多大型企业都在定他们的月饼,虽然受疫情影响,月饼销量比2021年还增加了65%。他们今年春节时推出的益生菌高纤点心,用木糖醇和赤藓糖醇代替蔗糖,里头还加了陈皮坚果燕麦,特别好吃,过年是我的主要零食。这种点心,春节最后都卖脱销了。
科技绝活儿,而不是科技很活儿创新的新食材、新美食,正在重构餐饮的新未来。
好了,总结一下,2022到2023的食材新趋势有哪些?
区域食材 全国开花
传统食材 摩登表达
科技绝活 重构未来
这是我个人的一些观察和总结,希望可以抛砖引玉,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。
到了这儿,我的分享也要结束了。
有人说,人类社会有个基本规律:当一场重大灾难逐渐消失的时候,必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重组和革新。在这三年大疫后的春天,我希望在座的朋友们都能找到更多的新机会新增长,也希望好食记能成为食材企业餐饮企业的一座桥梁,链接更多的好朋友。你我他,2023都有更好的收成!
声明:本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如有内容或图片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电话:15640239249谢谢!
关键词:预制菜,预制菜展览会、食材展、食材、预制食材、方便菜肴、方便主食、复合调味品、速冻食品、自热食品、即食食品、机械设备及餐饮配套、沈阳餐饮食材展览会、餐饮展、食材展、餐饮、食材、沈阳展会、沈阳食材展、沈阳餐饮展、沈阳餐博会、沈阳预制菜展
版权所有 © 沈阳中展国际会展文化有限公司
辽ICP备19018957号-28